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6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桃花开东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注释】
  ⑷讵知:岂知。
  ⑸萧飋:风吹松柏之声。
  【翻译】
  东园盛开的桃花,在白日下含笑自我夸耀。它不过是偶逢春风之吹拂,而开出艳丽的花朵罢了。真花岂不似佳人那样美艳?但恐是只会开花而不能结果。等到火星西降秋风渐起之时,它早就零落消失了。哪如彼南山之青松,傲然独立于山顶之上,一任秋风之萧瑟而不改其色。
  【赏析】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凭的是天生的像艳阳一样的资质;但这种美好的资质,乃是因为蒙受着春风的荣宠。没有春风的荣宠,这种美如艳阳的资质,是不可设想的。这是诗的一个转折。不但如此,这种荣宠不过是“偶蒙”而已,并不是可以持久的。这里提出了一个令人思索的问题,人生有一时的荣遇,有千秋的美誉。人们要争取的,是一时的还是千秋的?前者未免仰赖于人,而后者则可以求之于己。仰赖于人,是决不可以持久的。正如孟轲所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诗人却以轻捷之笔出之。言外,不无讥刺之意在焉。诗人恐其所持的理尚未说透,又来这样两句:“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不是因为它没有美如佳人的颜色,而是因为它只有开得美丽的花,而不能结出很好的果。也就是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有其姿色而无其应有的品格。在一时与千秋之间不能作出正确选择,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从自然科学的眼光看,有的桃树是可以结出好的果实的。这乃是诗人之说。桃树,也有花好而不能结出好的果实的。诗人这样说,也不是没有客观根据的。一旦白日西颓,春风消逝,它的美好的颜色就会失去,春风与之结成的宠与受宠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它所得到的荣宠也就随之而成乌有。“宛转”、“零落”句,就说的这个意思。这是诗的又一个转折。“宛转”,变化之意,《庄子》:“椎柏輐断,与物宛转。”又美好、轻扬之意,刘廷芳《代悲白头翁》:“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此处主要取前者之义,但未尝不可以联想及后者。“龙火”,出《汉书》:“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是“龙火”,即“心火”,亦即东方之火,春日之火。“龙火飞”,即张协《七命》所谓“龙火西颓”,亦即春天过了之意。把春天过了换成“龙火飞”,就生动、形象得多了。
  诗写到这里,对桃的外表与内质及其得到一时荣宠之由,就说得够充分了;再有别的话便成多余了。于是,写到“松”,说“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这是对“桃”说的。这时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风萧瑟,而傲然独立于天地之间呢?用一反诘句,意思全达。这里,把“松”置于南山以与“桃”所处的“东园”为对;以“松”的“独立”与“桃”的蒙东风而荣为对;以“松”的“独立自萧瑟”与“桃”的“偶蒙春风荣”为对。以少对多,以简抵繁,极见笔力;而一“自”字与一“偶”字,虚而实用,“松”与“桃”的神情毕见,亦可谓一字千金了。


相关阅读
1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其古诗全文如下: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 【查看全文】

2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 【查看全文】

3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作品《春泛若耶溪》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 【查看全文】

4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查看全文】

5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 【查看全文】

6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点绛唇有怀苏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