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2

  “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出自清朝诗人贺铸的作品《野步·津头微径望城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
  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
  【注释】
  ①野步:在郊野散步。
  ②津头:渡口。微径:小路。斜(xiá):指小路没有正对着城门。
  ③水落:水降下去。格:阻隔。嫩沙:细软湿润的沙。
  ④疏雨:指细雨稀疏。湿:淋湿。
  ⑤妪(yù):老妇人。看(kān):看守。
  【翻译】
  伫立渡口,小径逶迤,斜对城门。水降落处,细沙之上,正有村落。细雨飘飘,淋湿了黄色草棚,其中坐着白发的翁妪,正在看守瓜园。
  【赏析】
  这首诗写郊外信步所见,移步换形,以作者为中心串起了四个画面。画面疏朗,语言晓畅,诗风浅近,有着浓醇的乡村气息。
  这一首景物诗起句从远望着笔,“津头微径”则是诗人远望时落脚的地点。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地点的交待,而是参与了景片的构成和总体形象的创造。“津头”、“微径”、“城斜”连缀起来,构成的画面不但高远,而且给人一种幽深阔大的动势。因为“斜”字所赋予人的动态感,是生活实践诉予人的客观感受,而且在艺术中,也早就为人注意。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以“斜”形梅枝之状,正是这个原因。这句与杜牧的《山行》诗起句相类,但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写的是人在行进中所观之景,强调的是山路的险峻幽深,而这一句是远望之景,注意的则是随地势起伏上下而建筑的城市的态势,所以不但画面不同,情调也不同。
  次句写眼边景。“水落”暗应“津头”,“孤村”有关“微径”。杜甫有诗《秦州杂诗·满目悲生事》说“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庾信有诗说“秋水牵沙落,寒藤抱树疏”,可见这句暗示了季节是在秋天。水落沙显,说明时间不长。村落过去被水分隔,如今又被沙划清了界限,所以依然是“孤”。至此,开阔中略带一点萧索的野景,便生动地浮现出来了。
  后二句诗人视线再向近处收束,写的是眼下身边之景:在黄色的草棚里,正坐着两个看瓜的老人,发自如霜。因为刚刚下过一阵稀稀拉拉的小雨,草棚里还有点点积雨在滴。雨湿草棚,水落孤村,浮动在这幅画面上的,正是缕缕的寒气。
  这首诗首句写眼外之景,次句写眼前之景,三四句写身边之景,把镜头步步向近处逼进,而最后放大在显现出来的,则是坐在湿草棚里看瓜的白发翁妪。尽管诗人没有描绘出这一对老人的气色神情,但在萧索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已经把诗人对他们的观感透露出来了。可见,即使是写景诗,也是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内容的。
  从艺术上说,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色彩和谐,黄、白二色又是整个色彩旋律的主调。不仅后二句开头第一字即用了“黄”、“白”两个颜色字,而且第一句中的“津”,第二句中的“嫩”,也正是暗写了水白沙黄。这样就和“黄草”、“白头”互相照映并呈现出色阶,使整个画面的色调既有醒目的比较又有清楚的渐进层次,因此它所体现的情感的旋律也就舒缓有序。全诗由远及近,一句一个景境,看似不相连贯,而实构成一幅色彩清淡、声音谧静的画面,从中透露出诗人玄远闲适的心境,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 【查看全文】

2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出自于诗经作品《卷阿》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查看全文】

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出自于诗经作品《鹿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 【查看全文】

4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出自宋朝代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诉衷情眉意》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 【查看全文】

5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琴茶》,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 【查看全文】

6 鲁仲连邹阳列传翻译赏析_鲁仲连邹阳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鲁仲连邹阳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鲁仲连,齐国人,一生好帮人出一些高妙特异的计谋,可是等事成之后,却不愿受酬谢,不肯居官任职,独好保持他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