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6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出自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退居漫题·花缺伤难缀》,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注释】
  ⑴缀:聚合。
  ⑵喧:鸟叫的声音。奈:通“耐”。
  【翻译】
  花瓣残缺伤叹难以连缀,黄莺啼叫耐人仔细聆听。珍惜春天春天就要过去,更要珍重眼前碧草青青。
  【赏析】
  司空图《退居漫题七首》是一组五言绝句。诗题既名曰“退居”,就是指归隐后的作品。这组诗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春光迟暮的感叹,但忧虑和孤独中并不使人感到消沉。下面是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调公先生对其中的第一、三首诗的赏析。
  先看第一首。前两句对仗极其工稳。抒写伤春,不是笼统点明惆怅的情怀,也不是泛泛描绘春意阑珊,而是先从表现春光已晚的典型景色着笔:一是花,二是莺。落红满地,花瓣残缺,这固然是春光消失的象征。然而诗人偏偏把“花缺”的客观图景,和有感于“花缺”的心情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一层,表明目睹了这一幅图景的诗人,所感到的实已无法将残花重新弥补的悲伤。与此相类,黄莺巧啭中透露出哀怨萧瑟的声音,往往成为历来诗人抒写抑郁特别是春怨的标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司空图在这里却别开蹊径:既不像金昌绪用怨愤之情抱怨它啼叫时惊人好梦,更不像李商隐因为怕引起自己伤春的情绪而不忍去聆听。相反地,因为自己退居深谷,长期度着“疏钟泛泬寥”的岁月,心境寂寞孤独之极,所以喧闹的莺声反而使他感到亲切,情不自禁地侧耳谛听。而参差巧啭的莺声又恰似吐露着“花缺伤难缀”的愁情,这更引起诗人的共鸣,而把黄莺引为寂寞生活中的同调了。“奈细听”相当于“耐细听”。它表示三层意思:乐意听;别有会心地去听;听后深切领会到彼此同感的伤春之情。因此这“惜春”之“春”,就不仅仅指王官谷大自然的春天,也是自伤诗人自己韶华已逝的春天,同时还暗喻着唐王朝繁华事散的春天,涵蕴相当丰富。
  “花缺”句以沉着见长,是深稳之笔。“莺喧”句以委婉见长,是渟蓄之笔。尽管二者各有不同,但这两种各具审美特征的暮春景物——作为图画美的残花和作为音乐美的莺啼,却都统一到诗人伤春之感的浑然天成的意境之中,画龙点睛地表达他为“家山牢落”而百感丛生的深刻感受。
  也许因为头两句情绪太伤神了吧,后两句作一转折,诗情稍稍振起,仿佛诗人于无可奈何中的自遣、自慰和自励。“惜春春已晚”总结了以上残花和啼莺的情境,表示春天行将别去,虽欲“惜春”,势已无从。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凄然欲绝。无可奈何花落去,尚有野草色青青,是需要珍重的。这一结句,是突破重重绝望萌发的希望,使全诗的意境突然增添了亮丽,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仍能自葆高洁的情怀。后来朱全忠的部下柳璨一度矫诏要他入朝参预政事,他有意装成年老昏愦,误堕朝笏,终获诏许还山,不为裹胁。诗的情调是感伤的,但其风骨却是挺拔的。诗人因不得已而无所作为,但却又有点不甘于无所作为。


相关阅读
1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作品《宿洞霄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 【查看全文】

2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出自当代诗人周恩来的古诗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查看全文】

3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出自宋朝诗人黄中辅的作品《念奴娇炎精中否》,其古诗全文如下: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 【查看全文】

4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 【查看全文】

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 【查看全文】

6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出自唐朝诗人谢朓的作品《王孙游绿草蔓如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①蔓:蔓延。 ②英: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