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其古诗全文如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朝: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山阿:山陵。
【翻译】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赏析】
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实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相关阅读
1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 【查看全文】
2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查看全文】
3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古诗作品《独不见》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 【查看全文】
4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午梦千山,窗阴一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踏莎行润玉笼绡》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 【查看全文】
5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 【查看全文】
6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庆宫春双桨莼波》,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