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14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出自清朝诗人赵翼的作品《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其古诗全文如下: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注释】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翻译】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相关阅读
1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 【查看全文】

2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 【查看全文】

3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出自唐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暮热游荷池上》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查看全文】

4 晚云开,朝雪霁,时节又灯市。夜约遗香,南陌少年事。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云开,朝雪霁,时节又灯市。夜约遗香,南陌少年事。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云开,朝雪霁 【查看全文】

5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学阮公体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 【查看全文】

6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作品的《圆圆曲》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