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蜡梅·少镕蜡泪装应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注释】
⑴爇:烧。龙涎:龙涎香,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臭:香气。
⑵机事:机密之事。
【翻译】
它的颜色像熔化一些蜡泪装扮似的,燃烧很多的龙涎香,香气还是不如蜡梅。只怕是春风要取走花苞里的机密,一夜过后,装有书信的蜡丸便绽开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一般说来,咏物诗当然离不开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征描写,但如果只注意到这一点,那就往往会滞于形相而缺乏神采。而对于一些常见的题材如牡丹、梅花等,更容易造成人云亦云、千篇一律,高荷此诗在追求神似方面却饶有新意。
首二句从色、香两方面刻画蜡梅外形:蜡梅色黄似蜡,熔化一点蜡汁来装点花朵,应该就像这个样子。至于蜡梅香气之浓郁,即使点上很多龙涎名香,也比不上它。应该指出,这两句诗级然比较准确地写出了蜡梅的色、香,但是写得并不高明。黄如蜡汁,香胜龙涎,显得呆板而缺乏神采。如果全诗都象这样写,那么这将是一首平庸之作。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他笔锋一转,抛开蜡梅的形态,写它开花的过程。古人用蜡封书信作丸状以传递机密,取其易带且能防湿,蜡梅的花蕾形似蜡丸。诗人说:经过一夜春风,有几朵花蕾已诉苞开放了,大概是春风有什么机密要从这“蜡丸”中探取,所以把它们吹开了。这两句想象奇特新颖,出人意表。
这首诗前两句比较平凡,后两句则相当精警,由于有了后面两句“警策”,使得全诗陡然生辉,从而不觉前两句之呆滞了。从这首小诗来看,后二句构思之奇巧确是得黄庭坚诗之所长。咏物诗一般只描写静态的物体,所以较难写得流动多姿,这首诗却选择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描写的重点:蜡丸似的花蕾在春风中绽开。诗人展现出来的不是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是一组活动的镜头,不但春风彼赋予了人的感情,而且蜡梅本身也显得生机勃勃。
这样,诗人就突破了“形似”的局限,写出了蜡梅的神态。蜡梅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花,许多诗人作诗咏它,黄庭坚集中就有好几首咏蜡梅的诗,但那些诗大多未能打破“形似”的局限,有新意者少。高荷此诗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咏物小诗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少司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 【查看全文】
2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耶溪泛舟》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 【查看全文】
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作品《已亥杂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 【查看全文】
4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鹦鹉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 【查看全文】
5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幽居冬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 【查看全文】
6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