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47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送德轮行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注释】
  ①行者:行脚乞食的僧人,梵语称头陀。
  ②沥血:刺血。佛家以刺血抄经为积功德。
  ③若何:怎样,怎么样。
  ④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⑤袈裟:和尚穿的法衣。
  【翻译】
  你虔诚地刺血抄经又有什么结果?十年了,还是当年的一介头陀。没出家前你嫌世事烦人,难以忍受;没想到出家后,俗事比以前更多。
  【赏析】
  世界上的事往往与初愿相违。和尚出家,本意是要远离世事,脱离红尘的扰攘,可德轮行者入了空门后,十年来沥血抄经,谋求广积功德,可从来没得到解脱,烦恼比以前更多了。杨万里由德轮的事生出感慨,以十分诙谐的语调,写出了佛门中空而不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一本正经地说理,同样给人以彻悟。
  杨万里这首诗除了讽刺意味外,也从另一角度告诫人们,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靠逃避不是上策。世界上的事往往不能自己作主,有时根本无法逃避。曾记得还有这么个小故事:某诗人游览寺院,与寺内和尚谈得很投机,临行时高咏唐人诗句“因过山寺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以表示高兴。没想到和尚说:“您是偷得半日闲,老僧却是增加了半日忙碌。”像这样的和尚,肯定不会“着了袈裟事更多”。
  此诗的解释,历来也不一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今世儒生竭半生之精力,以应举觅官,幸而得之,便指为富贵安逸之媒,非特于学问切己事不知尽心,而书册亦几绝交。如韩昌黎所谓‘墙角君看短檠弃’,陈后山所谓‘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者多矣,是未知着了袈裟之事更多也。”认为杨万里诗是规劝世人做官后仍然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有新的进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则认为杨万里揭示的是生活中的矛盾心理,没做官前想做官,做了官又想退隐。
  田汝成云:“杨廷秀赠抄经头陀诗云……又有住山僧者,或谋攘之,僧乃挂草鞋一双于方丈前,题诗云:‘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髅就此埋。’愚谓前一诗可为士人筮仕进解褐之规,后一诗可为士人勇退抽簪之法。”这些观点,都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丰富涵义。


相关阅读
1 凡尘流水。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暖日明霞,天香盘锦,低映晓光梳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凡尘流水。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暖日明霞,天香盘锦,低映晓光梳洗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喜迁莺凡尘流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凡尘流水。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暖日明 【查看全文】

2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 【查看全文】

3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水龙吟题文姬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 【查看全文】

4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寺斋睡起小黠大痴螳捕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查看全文】

5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余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余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 【查看全文】

6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