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48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澄迈驿通潮阁·余生欲老海南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⑶帝: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乃下招曰:‘魂兮归来!’”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还。
  ⑷“杳杳”两句:在遥远的鹘鸟飞没的尽头,连绵横亘的青山细如发丝,那里就是中原大地。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鹘:一种鸟鹰。中原: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
  【翻译】
  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赏析】
  第二首诗着意抒发思乡盼归的心情。诗人从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出京师,六七年间一直漂泊在惠州、海南等地,北归无期,鬓发染霜,此时悲从中来,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他说,看来只得在这天涯海角之地度过残生了。然而,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却不能淹没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他内心深处依然盼望有朝一日遇赦北还,因此第二句写道:“帝遣巫阳招我魂。”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上帝将它召还。无望已使人痛苦,而无望中的期望,更煎熬着诗人的心。这两句诗中翻腾着一种深沉炽热的情感,分外感人。
  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人翘首北望,只见“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杳杳,形容极远。极目北眺,广漠的天空与苍莽原野相接,高飞远去的鹘鸟正消逝在天际;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丝纤发,那里,正是中原故乡。这两句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天低鹘没”,笔触洗炼,气韵清朗,极具情致。而“青山一发”,用头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更是新鲜别致。黄庭坚曾称赞苏轼的诗“气吞五湖三江”,而此句也显示了苏轼诗特有的磅礴气势。只不过它不是以恢弘之景表现出来,如“峨嵋翠扫空”,而是将壮观之景“化”小,运于股掌之间——“青山一发”。另一方面,“青山一发”又是实写之景。如此雄伟壮观的青山仅仅在地平线上露出一丝起伏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远,中原之遥远。而这正表明了诗人遐思的悠长。青山在天际时隐时现,宛如发丝若有若无,它牵动着诗人思乡的情愫,勾起诗人执着的期望。
  这两首七言绝句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韵调清雅悠闲,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笔墨洒脱飘逸,情感炽热绵长。虽写悲伤之怀,却不流于颓唐委顿;画面疏朗,笔力雄放。前人称苏轼诗“清雄”,这两首诗即是。


相关阅读
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清平调其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查看全文】

2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3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自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 【查看全文】

4 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出自唐朝诗人李嘉祐的作品《题道虔上人竹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 【注释】 【查看全文】

5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来飞燕北归鸿 【查看全文】

6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南歌子驿路侵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