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出自唐朝诗人张仲素的作品《即事·燕子将雏语夏深》,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注释】
⑴将:携,带。
【翻译】
雌燕携小燕齐飞,喃喃细语,才知夏已深,庭院里几棵槐树,绿荫渐见浓密。一场雨后,西窗外的芭蕉叶又长大了几尺,而没人看见。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夏深了,燕语呢喃,雏燕乍飞;幽静的庭院里,槐树的绿荫渐见浓密。一阵雨过,西窗下的芭蕉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又长大了许多。这些本都是夏天里的寻常景物,但一经诗人描绘,生机勃勃,显示出大自然的魅力。
燕子,人们通常把它看做是春天的使者。它常常给江南的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如今它生了雏燕,“将雏”教飞,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又是盛夏了。诗人只用呢喃的燕语声,衬出一幅幽静的夏景;这跟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刀以噪显静是同样的手法。如果说,这句点明了季节;那么,下句便接着点明了地点—在庭院里。上句以燕语写声,下句以槐阴写色。有声有色,诗的意境就变得更为鲜明。
后两句镜头一转,换了场景:人迹罕至,“一雨无人见”,而芭蕉竟长了数尺,使这幽静的环境悄悄起了变化,让作者在沉闷的现实生活中见到生机和希望,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钱钟书《宋诗选注》在“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下注释说:“等于‘一雨,西窗芭蕉展尽数尺心,无人见。’这种形式上是一句而按文法和意义说起来难加标点符号的例子,旧诗里常见。”这种句式能产生一种断而复续或若断若续的流动感,且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阅读
1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 【查看全文】
2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羌村三首之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查看全文】
3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其古诗全文如下: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 【查看全文】
4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出自南北朝诗人虞羲的作品《咏霍将军北伐》,其古诗全文如下: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 【查看全文】
5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酒泉子日映纱窗》,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 【查看全文】
6 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千万重,寒梦家乡远。愁见越溪娘,镜里梅花面。 醉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