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49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出自宋朝诗人关澥的作品《绝句·野艇归时蒲叶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注释】
  ⑴野艇:乡村小船。蒲叶:一般指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水边,大蒲叶长三四尺,气味香烈。
  ⑵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花风:即花信风。而楝花则是谷雨时节最后的花。徐锴《岁时记》说:“三月花开,名花信风。”《东皋杂录》说:“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楝是一种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春月开花,色淡紫,果实椭圆如小铃,成熟后变成黄色,俗名金铃子。
  【翻译】
  江南小雨,乡村小船归来,菖蒲的叶子已长大了些,村里响起缲车之声,楝花也在处处开放。这是昔日我来到江南时所见,而对这清新生活的留恋,只能存在梦中了。
  【赏析】
  第一句写的是春雨中的静趣,这既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幽寂,也不是“钓罢归来不系船”(司空曙《江村即事》)的疏放,而是在野艇归来的时刻四顾悄然、静听雨声滴落在蒲叶上的惆怅之感。作者在野舟上领略蒲叶上的雨声,比起“画船听雨眠”来,又自有一种清新的野趣,春水的碧色、菖蒲的香气、春雨的润泽也在静默中沁透了诗人的心头。
  第二句以农家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烘托出一片轻晕的醉意和春的风华。南方谷雨后收茧抽丝,缫车转动说明谷雨刚过。这一句从诸般春景中选出缫丝和楝花开放二事,既准确地扣住了谷雨时节后的景物特征,又表现了江南蚕乡的独特风味。缫车转动的呜呜叫声又与楝花形成有意无意的照应,正如前一句中野艇蒲叶在水和雨的关系上取得照应一祥,使首二句构成春雨和春风的工整对仗,蒲叶和楝花,野艇和缫车的对仗又分别从村外和村里两方面为这幅小品勾画出了简单的轮廓,使零散的意象形成内在的联系,突出了作者最亲切的感受。
  后两句点明这一切不过是旧日在江南经行时所见,此时已尽入醉梦中了。这固然是表示对江南的留恋,连醉里梦里都难以忘却,更多的却是往事如梦的空幻之感。陈迹的追怀像短梦一般重现,诗人对江南之春的怀念也含有人生之春的追怀。正因为原本是切实的往事,此时在他看来就像一场人生的醉梦,那野渡的小艇和蒲叶上的雨声才带着几分凄清和寂寥,那缫车的鸣声和楝花风的飘扬才含着一点儿醉意和迷惘,这些构成了江南之忆的主要印象。
  将某种人生感触融入精心选择的典型景物,虽意绪惆怅,却能在半醒半醉的神态中保持清爽俊逸的风调,这是杜牧七言绝句的特点,关澥的这首诗也与其相似。


相关阅读
1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木兰柴》,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注释】 ①木兰:落叶乔木,叶互生,倒卵形 【查看全文】

2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天末怀李白》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 【查看全文】

3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瑞龙吟章台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 【查看全文】

4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 【查看全文】

5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出自宋朝诗人黄机的作品《满江红万灶貔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 【查看全文】

6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雪后晚晴群山雪不到新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