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0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出自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穷边词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注释】
  ①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②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
  ③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④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⑤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翻译】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
  “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
  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相关阅读
1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 【查看全文】

2 天风姤卦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姤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翼下乾上)姤①:女壮②,勿用取女③。 初六:系于金柅④,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争踯躅⑤。 九二:包有鱼⑥, 【查看全文】

3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枕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查看全文】

4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出自宋朝诗人张榘的作品《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 【查看全文】

5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 【查看全文】

6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