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杂诗·飞观百余尺》,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释】
①观:即是阙,宫门的望楼。
②御:凭。
③烈士: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④偷:苟且。
【翻译】
高阙凌空百余尺,我临窗凭轩放眼四顾,朝夕入眼的是千里平原。烈士多悲壮之心,小人只求苟且偷闲。国仇尚未根绝,为此我甘心命丧黄泉。按剑而起遥望西南,我情愿魂归泰山。琴弦急促声调悲切,请君听我这番慷慨之言。
【赏析】
这是曹植《杂诗七首》中的第六首。通篇造语悲壮雄浑,结构严整紧凑,句无闲字,篇无闲笔,它体现了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其主要抒发了赴难殉国的壮志以及壮志不遂的愤慨之情。
此诗共十二句,一韵到底,每四句为一小节。第一小节写登高远眺,统摄全诗;第二小节以“烈士”与“小人”对比,借以明志;第三小节比第二小节更深入一层,直言自己以身许国的打算。但第三小节的前两句乃承第一小节的登高远眺而言,后两句则承第二小节的“国仇”二句而言,带有总结全诗的意思。篇幅虽短,却波澜迭起,气象万千。在曹植诗中,诚为异军突起的佳作。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为第一小节,第一句诗写楼观极高,不高则不足以远眺;第二句写当窗凭槛,视野自然开拓。“飞观”,形容楼阁耸立,结构宏伟,如飞鸟之在高空;“临牖”,等于说“当窗”;“御棂轩”,等于说“凭槛”。第三句“周千里”的“周”字用得确切而有气势。“周”者,遍也,匝也,意思说向东南西北四周遍地远眺,都能望到千里之外。“朝夕见平原”,通常讲成早晚都能看见平原,实有辞费之嫌;眼中的平原不可能有不成其为平原的时候。其实“朝夕”本是表空间的名词,后乃引申为表时间的名词。但鄙意上句既言“周千里”,则此句的“朝”、“夕”并不仅指东、西两面,而是概括指四面八方。正如以“朝”、“夕”为早晚,虽指早晨和傍晚,实概括一昼夜之二十四小时而言之。这两句正写出河南地处中原,登高望远,有控驭四方之势。所以表面上看似领起下文,实已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
相关阅读
1 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 【查看全文】
2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芑》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 【查看全文】
3 银烛换,月西转,梦魂中。明日春和人去,绣屏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银烛换,月西转,梦魂中。明日春和人去,绣屏空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乌夜啼题赵三畏舍馆海棠》,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痕深晕潮红。睡初浓。寒食来时池馆,旧东风。 银烛换 【查看全文】
4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 【查看全文】
5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 【查看全文】
6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塞下曲》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将:率领 2、轻骑: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