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2

  “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春日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注释】
  棹:一种桨。
  《采菱》:曲名。江南菱熟时,男女相与采摘,作歌相和。
  《鹿鸣》: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是宴客的诗。
  芬:指香气。
  【翻译】
  新春始发,来到郊野游逛。春天的山林丰茂,春天的太阳明亮。园中鸟儿,啼鸣宛转多么动听。梅花刚刚绽放,杨柳刚刚转青。泛舟江上,齐举桨、船儿晃、令人吃惊。奏起《采菱》曲,唱起《鹿鸣》歌。微风轻吹,水上微波泛起。拨弄琴弦,斟满酒杯。进入莲池,攀折桂枝。挥动艳丽的衣袖,拨开芳香的叶子。两处相思,两不相知。
  【赏析】
  最后两句写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这是一种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当然,双方情根既已萌发,早晚必将破土而出;两颗内在炽热而外表封闭的心,早晚也将互相撞击、彼此交流:或明媒提亲,或幽期密约,或大胆私奔。这些往后的行动和结果,留下了丰富的悬念和想象的余地,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此诗结尾的妙处,即在于此。
  此诗通篇三言句法,这最早源于民间谣谚。如《述异记》载吴夫差时童谣:“吴宫秋,吴王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引古谚:“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然魏晋以来,文人诗中三言者殊为罕见,因而此诗弥显别具一格,足见鲍照善于学习民歌形式并加以提高。这种通首三言,隔句押韵的歌行,具有句短拍促,节奏明快,声情骀宕的特点;与春游行进的步伐,轻舟荡桨的节奏,男女欢娱的气氛,以及整篇欢乐明快的诗情,恰好十分和谐,达到了声情与词情的完美统一。
  意境优美,脉络错综,也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前八句写陆游春景,移步换形,重在声色渲染,突出明媚璀璨的良辰美景,是景中含情;游人虽在活动,然景物则处于静态。“泛舟”以下十二句写水游之乐,一句一个动作,摇曳多姿,重在突出弦歌樽酒的赏心乐事,是情中有景;船动,人动,景动,则全然动态描写。至结尾二句,重下两个“两”字,则将男女、水陆总挽作结,余意优游不竭。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相关阅读
1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 【查看全文】

2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如梦令》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查看全文】

3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查看全文】

4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形影神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 【查看全文】

5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和张仆射塞下曲野幕敞琼筵》,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释】 13、野幕:野外帐 【查看全文】

6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遣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