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同王主簿有所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
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注释】
①佳期:这里指行人的归期。
②期未归:期望而没有归来。
③望望:心中怨望。
④鸣机:织机。
【翻译】
丈夫的归期不回来; 心里难过,织不下去,便走下了织机。出门等待,在田间徘徊; 一直等到月亮出来、行人稀少的时候。
【赏析】
王主簿就是诗人王融,与谢朓同为萧子良“竟陵八友”。他们常有诗歌往还,这首诗就是谢朓和王融《有所思》的。“同”,就是和的意思。
诗写一思妇夜织,怀念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她曾与夫君约好了“佳期”,定好了时辰。可是,佳期已过,思妇内心焦急,翘首盼望,急切地期待着夫君归来,却总是不见他的踪影。她的心头,不免袭上无形的惆怅。那可不同于“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那种濒于绝望的期待,那种心态毕竟是相对平静的——尽管是低沉的平静;这可是有“佳期”可盼的呀——惟其有了“佳期”,所以希望愈大,思念之情愈加浓郁,急不可耐;惟其有了“佳期”却又“期”而“未归”,热切的希望落了空,所以失望愈大,心情愈加沉痛。
女主人公想:他,是旅途遭受了什么不幸,还是忘却了“佳期”,忘却了山盟海誓?她实在不忍想下去了。她把全副身心都埋没到剧烈的织布劳动之中,试图以此来排遣苦闷。但这不仅没能稍稍平息心中的烦恼,“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音,反而更搅得她思绪纷杂,心情缭乱。于是,她干脆走下鸣机,迈出了乱哄哄的屋子。“望望”二字,一般解释为中心怨望,实际上,这里与其说是在直接刻画思妇的心理,不如说是在描绘思妇翘首盼望夫君的姿态、神态,而她怨望的心态,只是通过这种姿态神态,婉转地表现出来的。只有这样解释,才能体会到句中丰富的形象性,咀嚼到深厚的韵味。
而且,循此亦可摸索到“徘徊东陌上”的意脉——否则,如果是从心态刻画忽然跳到动作描写,就显得突兀。而循此意脉,读者又仿佛可以看到,思妇在织机上频频遥望,终于失望以后,走下织机,迈出门户,仍然是一步一望,一望一步,来到郊外月色田野之中。荒漠的平原,沉寂的旷野,一下子统摄了她的身心,她的心情仿佛也变得平静了。宛如波涛汹涌的巨流,经过峡谷的激腾、击撞和喧嚣以后,汇入了一望无际的平湖,顿时显得汪洋恣肆、纡徐平缓了。在这宁静的世界,她兀自徘徊陌上,徜徉田间,直到月儿悄悄升起,行人渐渐隐去。这里,诗人已将灵动之笔从主人公心态的描绘中抽将出来,大笔绘画出一幅月下思妇沉吟图,烘托出一种清幽深远的境界,让人们从这幅寂静的图画和宁谧的气氛之中,从思妇的踯躅、徘徊之中,去体会她的心境,揣摩她的心情。无尽的思念,无穷的遐想,都融化在这清寂、空旷的境界之中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含蓄隽永。沈德潜评此诗“即景含情,怨在情外”(《古诗源》),可谓切中肯綮。另外,此诗已具有鲜明的格律化倾向。从声律结构形式分析,它属于“对式”绝句,即第一联与第二联各自成“对”,但相互不“粘”。这是“永明体”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了五言诗从古体向律体过渡的痕迹。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从这一首小诗中,也可看到他在声律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关阅读
1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一剪梅袁州解印》,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 【查看全文】
2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出自宋朝诗人向滈的作品《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 【查看全文】
3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出自宋朝诗人真德秀的作品《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 【查看全文】
4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 【查看全文】
5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减字木兰花春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查看全文】
6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