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6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赏析】
  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次句写烽火,这是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这说明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相关阅读
1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谒老君庙》,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 【查看全文】

2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查看全文】

3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其古诗全文如下: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 【查看全文】

4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 【查看全文】

5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闽中秋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 【查看全文】

6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