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6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西山·绝顶遥知有隐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注释】
  ⑴绝顶:山的最高处。
  ⑵隐君:避世逃名,隐居山林的高人。
  ⑶芝:灵芝,古人认为是仙草,服用可以长生。
  ⑷术:白术,一种多功能草药。
  ⑸麈:一种麋鹿类动物,其尾可做拂尘。一作“麝”。
  ⑹多应:揣测词,应该。
  【翻译】
  我遥望着远方高山的峰顶,心想那儿一定住有避世逃名的高隐。他服食芝草,种植白术,名心早尽,日常以麋鹿为群。这时候他多半正在烹煮午茶,把炉火烧旺,那炉烟,山下看去,是缕缕白云。
  【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观中,出仕与归隐一直是一对矛盾,一般的人总喜欢标榜隐士,以为清高,所以称赞隐士的诗特别多。刘克庄这首诗也是写隐士的,对隐士们高蹈绝尘的生活充满着赞许与向往。
  诗写隐士的生活,但不是实写,而是通过猜测之词,发挥自己的想像,所以与一般写隐士的作品不同,表现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羡慕崇敬的心情。诗第一句把眼光投向西山绝顶,由眼前的耸峙高秀的青山,推测山中一定住着隐士,遁世不求为人知,所以诗以“遥知”领句,在猜测中带有肯定的成分。隐士住在山顶,是如何生活,第二句把想象继续推进,以历来描写隐居修行者的生活状况来予以坐实,说隐士平时服食芝草、培养白术,修炼真气;他足迹不入城市,也没人往来,山野情性,与麋鹿为友。这样一写,把隐士的生活写得很实在,仿佛目见,隐士的高风亮节,仙骨道气,也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是诗人望着西山时的种种推测,三、四句变换角度,再次对前面的推测予以肯定。他见到山峰上浮起朵朵白云,于是揣测,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白云,而是隐士在烧煮午茶,炊烟袅袅,在山下看来,就成了白云,萦绕飘浮在山头。这两句想象十分新颖,写高山隐士如画,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由此表达了出来。
  诗以“西山”为题,是因为写的是诗人望着西山时产生的遐想。也许那山峰上什么人也没有,只是岩石荒草,白云往来,但诗人似乎表现得很有信心,肯定隐士的存在,这就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企羡。刘克庄对南宋政权的腐败极为不满,不断发表言论进行批判,被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这首诗写隐士餐芝种术、与麋鹿为群的隔绝尘寰的生活,正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社会状况无力改变后产生退避的反映,也是他失望的另一种追求。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刘克庄这首诗,语句浅淡,直诉所见所思,而涵义无穷,正达到了沈德潜所说的标准。
  这首诗写隐士生活,正是他无力改变现实所产生的退避观的反映,是失望后的另一种追求,所以写得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相关阅读
1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早秋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查看全文】

2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出自明朝诗人戚继光的作品《望阙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释】 ①望阙 【查看全文】

3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出自南北朝诗人徐干的作品《答刘桢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 【查看全文】

4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出自唐朝诗人杨贵妃的作品《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其古诗全文如下: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查看全文】

5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酬张少府》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 【查看全文】

6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永遇乐春酌沈沈》,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锦溆维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