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07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少年罕人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释】
  ④敝庐:破房屋。前庭:屋阶前。这两句是说房屋破败,悲风交作,野草没庭。
  ⑤褐:粗布衣,贫贱者所穿。披褐:披衣。晨鸡不鸣:晨鸡不报晓。这两句是说披衣起来,坐守长夜,很难熬到天明。
  ⑥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陶渊明《咏贫士》诗云:“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翳:掩蔽。作者以张仲蔚自比,认为没有像刘龚那样能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心中真情就始终不能表露了。
  【翻译】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鉴赏】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秋风吹过破旧的房屋,荒草生满门前的庭院。隐士的生活,不仅是饥寒的,也是寂寞的呵。“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衣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不必拘说。唯此二句诗,实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此一层意味,亦可以体会。“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载:张仲蔚,平陵人,隐身不仕,善属文,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渊明借用此典,乃以仲蔚自比,悲慨时无知己如刘龚者,则自己之真情亦只有隐没于世矣。诗篇的后半幅,呈示为一种大孤独大寂寞之境界。但是,在这大孤独大寂寞中,乃有一种竟抱固穷节的精神,顶天立地;亦有一种尚友古先贤的志向,贯通古今。所以,这又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向上的境界。
  如此诗之所示,从少年时代的“游好在六经”,到归隐之后的“竟抱固穷节”,渊明归隐前后之人生,乃是一幅完整的人生。传统思想是其一生之精神命脉。亦如此诗之所示,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并非一种消极低沉的状态,而自具一种超越向上之精神。读渊明诗,可以知其人。
  此诗语言自然,而包蕴深刻广大。全诗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此诗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竟抱固穷节”之节字,“披褐守长夜”之守字,皆如镕锤而成,凝聚着深沉坚实的力量。又简练、又丰富,又温润,又刚强。此正是渊明诗歌的甚深造诣。


相关阅读
1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对雪》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 【查看全文】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曹植的古诗作品《白马篇》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 【查看全文】

3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南轩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 【查看全文】

4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寄蜀中薛涛校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鉴赏】 【查看全文】

5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衰荣无定在》,其古诗全文如下: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 【查看全文】

6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