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11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题卢处士山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注释】
  ⑴卢处士:卢岵。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山居: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⑵樵客:出门采薪的人。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⑶遥识:一作“遥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翻译】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鉴赏】
  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表现了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作者的这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首联两句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诗从“西溪问樵客”开篇,颇类似贾岛的“松下问童子”,用问答的方式开篇,是为了追求生动活泼的效果。这种问答形式使诗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读来轻松自然;若改用直接议论抒情,会有些板滞沉闷。诗人是古代的追隐一族,访寻隐居深山的卢岵,特别渴望见到这位深山高士,暗示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相关阅读
1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杂诗人生无根蒂》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 【查看全文】

2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与东吴生相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 【查看全文】

3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浪淘沙夜雨做成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 【查看全文】

4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出自于诗经作品《芣苢》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查看全文】

5 旧游地。素蛾城阙年年,新妆趁罗绮。玉练冰轮,无尘涴流水。晓霞红处啼鸦,良宵一梦,画堂正、日长人睡的意思及全诗赏

旧游地。素蛾城阙年年,新妆趁罗绮。玉练冰轮,无尘涴流水。晓霞红处啼鸦,良宵一梦,画堂正、日长人睡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祝英台近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云开, 【查看全文】

6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出自宋朝诗人萧泰来的作品《霜天晓角千霜万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