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出自唐朝诗人来鹄的作品《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释】
⑴晓夕:早晚。
⑵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⑶解:了解,懂得。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
⑷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煞”。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黄金屋,语出《武帝故事》:汉代陈婴的曾孙女名叫阿娇,其母为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武帝幼时,长公主将其抱置膝上,问道:“儿欲得妇否?”又指阿娇问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武帝继位,立阿娇为皇后。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处。
【翻译】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鉴赏】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千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鄠杜马上念汉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上苍龙种,人间武帝孙。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渭水天开苑,咸阳地献原。 英灵殊 【查看全文】
2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古诗作品《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 【查看全文】
3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绿萝纷葳蕤》,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 【查看全文】
4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 【查看全文】
5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出自宋朝诗人唐庚的作品《栖禅暮归书所见春着湖烟腻》,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释】 ⑷着:着落。这 【查看全文】
6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别韦参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