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13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草书屏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翻译】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的书法的踪迹。虽然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写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鉴赏】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一开始就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断,这个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指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逢,一眼便认了出来。接下来,作者在惊喜中对屏风上的整幅墨迹作了审视。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前一句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后一句说虽然蒙上了很多尘色,但还是可以看见那浓黑的墨迹,从“墨痕浓”三字中,仍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十分形象准确。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悦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跃。但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形。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字幅中的点画作了具体描述,把这一高度抽象的艺术,十分具体、形象地再现读者面前,而且具有怀素书法的特点,使人欣赏赞叹不已。


相关阅读
1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北齐二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注释 【查看全文】

2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其古诗全文如下: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才 【查看全文】

3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曲玉管陇首云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 【查看全文】

4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题君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 ⑴君山: 【查看全文】

5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郭主簿和泽周三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 【查看全文】

6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对雪》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