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题君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
⑴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⑵烟波:洞庭湖的沏面。烟,一作“风”。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⑶碧色:淡颜色。翠色:深颜色。
⑷疑:一作“应”。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⑸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翻译】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相关阅读
1 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八六子如花貌》,其古诗全文如下: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 【查看全文】
2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送韩都护还边》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查看全文】
3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查看全文】
4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哀陇民陇山千万仞》,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险,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 【查看全文】
5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出自宋朝诗人寇凖的作品《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注 【查看全文】
6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出自唐朝诗人孙逖的古诗词作品《宿云门寺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