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17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楚宫·湘波如泪色漻漻》,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释】
  ⑴漻漻:水清澈貌。
  ⑵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⑶“枫树”二句:化用屈原、宋玉原诗为句,写楚厉的生活环境。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分上有枫,目击千里今伤春心。”屈原《九歌·山鬼》:“雷填填今雨冥冥,猿啾啾今狖夜鸣。”《九歌·山鬼》: “若有人今山之阿,被薛荔今带女萝。”
  【翻译】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鉴赏】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近人张采田认为是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途经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其他寓意。以张说较是。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此诗既吊屈原,也融进了对社会政治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相关阅读
1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出自宋朝诗人万俟咏的作品《三台清.明应制》,其古诗全文如下: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 【查看全文】

2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第四五句,其全文如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1、白 【查看全文】

3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出自唐朝诗人郭熙的作品《四时之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 【查看全文】

4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出自汉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 【查看全文】

5 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出自唐朝诗人宋祁的作品《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 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 停 【查看全文】

6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风词》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