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病起·今日秋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注释】
①何乡:何处的意思。此暗寓诗人流放,他乡寄食之苦。
②杖起:指倚杖才能立起。
③“心在”句:化用欧阳修诗句“老去自怜心尚在”。
④资:致。千悟:指了解,领会很多。
【翻译】
飒飒秋风里,站立着何处来的多病老翁?颤巍巍倚杖而立,我的心与谁相同?多灾多病使我获得彻底的陈悟,过去的恩恩怨怨全都一扫而空。人生百年,我却过早地衰老;虽然一再遭受挫折,但我依然不改变初衷。
【鉴赏】
这首《病起》写病后的感受,极尽困蹇之苦况,然于极悲痛怨愁之中,诗人又吐出极旷达之语。诗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诗内满含作者凄苦之情,这也是在无可奈何悲愁中的真情苦吟,是一首内涵深蕴的五律代表佳作。[3]
首句“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可见,在萧萧的秋风里,盛年的诗人忧病之余,犹如一个衰颓老翁。他勉强挣扎起来。“力微须杖起”,这是写实。更重要的则是下句“心在与谁同”,他想到前贤欧阳修的“老去自怜心尚在”,很自然地化用入诗。谢灵运于《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中也说过:“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作者尽管历尽磨难,颠沛流离,但此心尚在,此志不移。他独立西风里,四顾茫然,此情无人能喻。所以说“与谁同”,感慨极深。诗人虽是屡遭挫折,但他的心还不是死灰,还不是止水,他还想做一番事业。这是诗人的积极入世处。
诗人自身之疾,以及仕途坎坷,母亲去世等等灾难,使他大彻大悟,懂得了冤亲平等,皆属空虚。悟的次数之多,也就是说灾病之多(因每一灾病即有一悟)。“冤亲”句出于佛典,《华严经》说:“愿一切众生于怨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东智慧清净。”虽用了佛家语,诗中所表现的却不是四大皆空,而是一种因遭际不幸而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愁。这种言外之情,表现得很明显。
相关阅读
1 一只雏鹅一树柳,半亩方塘半掩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只雏鹅一树柳,半亩方塘半掩舟出自唐朝诗人冉长春的古诗作品《农家》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只雏鹅一树柳,半亩方塘半掩舟。 谁说清风不识字,翠竹吟诗自点头。 【注释 【查看全文】
2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度浮桥至南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 【查看全文】
3 齐太公世家翻译赏析_齐太公世家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齐太公世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齐太公姜尚是东海人氏。 他的先祖曾担任四岳之职,辅佐夏禹平治水土很有功劳。 虞舜夏禹之际受封于吕,有的受封于申, 【查看全文】
4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 【查看全文】
5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出自宋朝诗人曾巩的古诗作品《城南》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1、 【查看全文】
6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筹笔驿》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