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买花·帝城春欲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释】
⑴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⑵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⑶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⑷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⑸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⑹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⑺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
【翻译】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出自明朝诗王世贞的作品《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 【查看全文】
2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出自于诗经作品《下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查看全文】
3 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抟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年见君时,见君正泥蟠。 去年见君处,见君已风抟。 朝趋赤墀前 【查看全文】
4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胡关饶风沙》,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 【查看全文】
5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 【查看全文】
6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