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1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出自明朝诗王世贞的作品《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注释】
  ⑴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
  ⑵李供奉:即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⑶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这里指吟咏。
  【翻译】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时王世贞在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借出差机会回太仓探亲,这年秋天,从运河乘船北上,途经济宁州(今山东济宁),登太白楼,因有此作。
  此时王世贞与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登太白楼,追寻前朝天才诗人的足迹,心中有很多感想。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当年李白登楼情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不称“李太白”而称“李供奉”,称李白刚刚去职的官衔,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楼的时间和背景,李白到山东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后,并说明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却满不在乎,照样地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之间。“长啸独登楼”,“长啸”是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风度撮口发出悠长情越的声普。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李白的潇洒风神。一个“独”字,更写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气概。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济宁南城小楼,一经大诗人“垂顾”,从此百代留名了。这里流露了王世贞景慕、缅怀李白之情,在无限景慕中,也隐隐蕴蓄着作者追踪比附之意。王世贞此时想的是:当年李太白垂顾此地,百代留名,我王世贞如今也来步他的后尘了。明里是颂扬前贤,暗里寄寓着个人的抱负。


相关阅读
1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 【查看全文】

2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郢门秋怀郢门一为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人迷 【查看全文】

3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姑苏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 【查看全文】

4 中谷有蓷,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中谷有蓷,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出自于诗经作品《中谷有蓷》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谷有蓷,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 【查看全文】

5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闻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释】 1、渺何处:不知道在哪里 【查看全文】

6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逢病军人》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