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注释】
⑸蓑:草制的雨衣。
⑹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⑺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
⑻馈:招待。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翻译】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鉴赏】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
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相关阅读
1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出自宋朝诗人晁冲之的作品《都下追感往昔因成春风踏月过章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 【查看全文】
2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 【查看全文】
3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查看全文】
4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遐水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 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 【查看全文】
5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 【查看全文】
6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出自于诗经作品《女曰鸡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