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踏歌词四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注释】
⑴踏歌词,一作“踏歌行”。踏歌: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踏地为节拍。
⑵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⑶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乐府》作“看”,注:“一作欢。”丛刊本作“观”。
⑷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翻译】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鉴赏】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第一句末尾的“平”字值得细细体会。“平”应该是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但“大堤平”三字紧紧相连,就使它似乎还有堤岸宽平的意思。故这“平”字包涵着比较丰富的意象,令人想到:明月升起,清辉洒向人间,涨满河床的春水,月光下似与岸边的沙土溶成一片,使大堤也显得格外宽平。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登场了──“堤上女朗连袂行”。既然可以手挽手连袂而行,也可见大堤确实宽平。在大堤上连袂出游,边走边唱,是少女的情思在胸中荡漾,不能自抑的表现,也反映了巴渝一带的民间风气习俗。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女郎们唱新词,意在招引小伙子一同歌舞。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季节,一个多么动人的夜晚啊!只不过这一夜却有点蹊跷,未见热情的应和,对方毫无反响。“唱尽新词欢不见”,不说“唱罢”,而说“唱尽”,一个“尽”字,似可见女郎们停歌罢唱时的不堪情态。同时,“尽”字也暗示了时间过程。新词唱尽之时,已经不是月照大堤的夜色溶溶的环境,而是“红霞映树鹧鸪鸣”的早晨景象了。鲜丽耀眼的红霞碧树,固然会引起女郎们的怔悸,而鹧鸪声也免不了要使她们受到刺激。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绿树丛中的鹧鸪和鸣,女郎们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刘禹锡用民歌体写的爱情诗,常常有一种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复杂情绪。诗中女子月出时还兴致勃勃地走上大堤去唱歌,仅仅一夜未能觅见情郎,这种失望毕竟是有限的。小伙子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谁也捉摸不透。说不定“道是无情却有情”,他们在有意作弄这些多情的女郎呢。那鹧鸪声固然反衬女郎的寂寞,甚至好象带点嘲弄,但也不是认真地要引起女子失恋的痛苦。
诗的开篇和收尾都是写景,叙事只中间两句,但如果仅有“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则几乎让人不知所云。而有了两句写景前后配合,提供带有典型性的环境,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活动,就无须多言,自然可以想见了。并且,由于前后两种环境的气氛和色彩不同,则又自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变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有时看似被写景占了较大的篇幅,实际上笔墨还是很经济的,尤其是象这首诗最后以景结情,如果换成一般性的叙述,就无论如何很难表达这样丰富复杂的内容。
相关阅读
1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 【查看全文】
2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角招为春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 【查看全文】
3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 【查看全文】
4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出自唐朝诗人崔国辅的古诗词作品《采莲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注释】 1、无 【解说】 采 【查看全文】
5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山中与幽人对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查看全文】
6 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出自宋朝诗人张枢的作品《瑞鹤仙卷帘人睡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