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9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竹·入水文光动》,其古诗全文如下: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释】
  ①露华:露花。
  ②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翻译】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鉴赏】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
  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相关阅读
1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谢公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 【查看全文】

2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还自会稽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 【查看全文】

3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词作品《舟过安仁》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 【查看全文】

4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唐朝诗人惠能的古诗作品《偈一》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注释】 1、菩提树:在古代印度叫毕婆 【查看全文】

5 陂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陂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出自唐朝诗人郑珍的作品《晚望陂沼盈盈闲绿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陂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 【查看全文】

6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送征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同欢不可再,朝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