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32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昌谷北园新笋·家泉石眼两三茎》,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注释】
  ⑼石眼:石缝。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脉:一作“陌”。
  ⑽水曲:水湾。
  ⑾新篁: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笛管:指劲直的竹竿。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
  【翻译】
  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相关阅读
1 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其古诗全文如下: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 【查看全文】

2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临江仙一醉年年今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 【查看全文】

3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 【查看全文】

4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 【查看全文】

5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宝鼎现红妆春骑》,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 【查看全文】

6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病起今日秋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