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出自唐朝诗人王涯的作品《秋思赠远·厌攀杨柳临清阁》,其古诗全文如下: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注释】
⑸攀:攀折。清阁:指官署。
⑹芙蕖: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傍:临近。
⑺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⑻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 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翻译】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鉴赏】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
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相关阅读
1 孝文本纪翻译赏析_孝文本纪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孝文本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 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败了举兵反叛的陈,平定了代地之后,被立为代王,建都中都 【查看全文】
2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太原早秋》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 【查看全文】
3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旁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离人席上起,征马路旁嘶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作品《送李安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旁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 殷勤御沟水,从 【查看全文】
4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出自唐朝诗人朱淑贞的古诗作品《书窗即事》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注释】 1、粉墙:白色的墙 【查看全文】
5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6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放歌行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