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作品《宿白马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注释】
①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水平十一年( 68 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②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③刹:佛寺。
④萧萧:风声。
⑤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翻译】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赏析】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
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 《 枫桥夜泊 》 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出自古诗作品《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 【查看全文】
2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 【查看全文】
3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有感儿童鞭笞学官府》,其古诗全文如下: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 【查看全文】
4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霜叶飞重九》,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 【查看全文】
5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查看全文】
6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减字木兰花春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