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04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注释】
  ⑴王宰:唐代画家,四川人,善画山水树石。
  ⑵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⑶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⑷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
  ⑸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翻译】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


相关阅读
1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出自宋朝诗人卢祖皋的作品《倦寻芳香泥垒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花径风柔,著 【查看全文】

2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 【查看全文】

3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查看全文】

4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堂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 【查看全文】

5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岳阳楼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查看全文】

6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出自于诗经作品《衡门》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