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06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一百五日夜对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注释】
  ⑴一百五日:即寒食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⑵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⑷斫却:砍掉。一作“折尽”。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⑸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翻译】
  寒食节的夜晚,我没有家人伴在身边,怀念起亲人,热泪如金波一样流出来。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这样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辉给家人传递思念了。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牛郎织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团聚,可是我与妻子团聚之时却不知在何日。
  【赏析】
  此诗首联写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诗人写这首诗时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金波”。“有泪”同上文的“无家”相对,表现出亲人离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一句中,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己的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自己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无声控诉。
  颔联“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


相关阅读
1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贫交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查看全文】

2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鹊桥仙华灯纵博》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 【查看全文】

3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南轩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 【查看全文】

4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 【查看全文】

5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查看全文】

6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出自唐朝诗人谢枋得的作品《蚕妇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注释】 ①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