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登陇》,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释】
⑶“浅才”句:意思是自己才疏学浅,只能作卑职小官。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
⑷“孤剑”句:是说孤身一人持剑奔赴千里边关。适:走、往的意思。
【翻译】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赏析】
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相关阅读
1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听琵琶》,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 【查看全文】
2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出自宋朝诗人赵令畤的作品《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 【查看全文】
3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出自唐朝诗人刘皂的作品《长门怨雨滴长门秋夜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 【查看全文】
4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老将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 【查看全文】
5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神释大钧无私力》,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 【查看全文】
6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将赴湖州留题亭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注释】 ⑴湖州:州、路、府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