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鲁东门观刈蒲》,其古诗全文如下: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释】
鲁东:指曲阜城东。《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涯,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其叶供编织,可作席、扇、篓等用具。梁简文帝诗:“渚蒲变新节。”
镰:古谓之刈钩。因形曲如钩,故名。《方言》:“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钩,或谓之镰。”颜师古《急就篇注》:“钩,即镰也,形曲如钩,因以名云。”
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
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珍珠,喻浪沫。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
龙须:龙须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蜀本草》:“龙刍,丛生,茎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龙须草,可为席。”
【翻译】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赏析】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种白蘘荷》,其古诗全文如下: 血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言甘中必苦, 【查看全文】
2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贫士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 【查看全文】
3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溪居叟》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 不说风 【查看全文】
4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长信秋词五首其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注释 【查看全文】
5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 【查看全文】
6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有所思》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