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27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注释】
  ⑴东鲁门:据《一统志》记载:东鲁门在兖州(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
  ⑵沙:水旁之地。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⑶萦回:萦绕回旋。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⑷泛月:月下泛舟。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
  ⑸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人王徽之家住山阴,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洁白,忽忆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船去访问。经过一夜的时间,才到达戴的门前,却不入门而回。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阴:一作“隐”。
  【翻译】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赏析】
  这组诗记录着诗人寓居东鲁时的一段生活。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这组诗的第一首流传较广。此诗首句“日落沙明天倒开”,写景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次句“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典故,即《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后访戴”的故事,予以形容。“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相关阅读
1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夷门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 【查看全文】

2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战城南》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 【查看全文】

3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长安春望》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 【查看全文】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查看全文】

5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 【查看全文】

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