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30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三首·六代兴亡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
  ⒁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⒂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少:一作“小”。
  ⒃“山似”句:《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读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宇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翻译】
  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赏析】
  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联即以唱叹出之。诗人为六代忽兴忽亡之国浇洒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怆挽歌。颔联巧妙地将眼前的金陵城与心中系念着的洛阳、长安联系起来写。从字面上说,这两句不过是写由于历经兵燹,金陵的宫苑多已坍塌荒芜,比起秦地即长安来是少了;但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却同洛阳一样多。其实,内在的深层含意是说:宫苑如林的长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铁蹄下已化作一片废墟、焦土了。东都洛阳四周虽有群山作屏障,却因当政和握兵者的昏庸无能早已沦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阳一样多,到底能不能坚守得住也是难说。诗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
  这一联是叹今。颈联接写对历史陈迹的凭吊。吴国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而今长满了野花荒草;当年东晋深宫中的绮罗珍宝,也早已荡然无存。言外之意是说,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联总束一笔,感叹六朝繁华已尽随人事而灭,好像与长江的碧波一道向东流逝,一去不返。诗人在第一首诗中,还只是通过“金陵空壮观”暗示国家兴亡不在于山川形势的险要;而在这里他已用“人事”一词,点出了社稷的存灭取决于人事。这是组诗画龙点睛的一笔。结句展现长江沧波,无休无止,滚滚东流而去。这正是诗人不可抑止的滚滚心潮。这个结尾犹如“临去秋波”,情绪无限悲凉,意境浑茫、渺远。


相关阅读
1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查看全文】

2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出自于诗经作品《祈父》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 【查看全文】

3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出自于诗经作品《十月之交》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查看全文】

4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甘州遍春光好》,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 【查看全文】

5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查看全文】

6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洛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翻译】 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