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出自唐朝诗人万楚的作品《五日观妓》,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注释】
⑴五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妓:乐伎。
⑵西施:春秋时越过绝色美女。谩(màn)道:空说或莫说的意思。浣(huàn):洗。春纱:生丝织成的薄纱。
⑶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出身微贱,南朝民歌《碧玉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说。这里用以借指乐伎。丽华:美人名。古代名叫“丽华”的美人有两个,一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另一个是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妃子。一说丽华即“华丽”之意。
⑷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夺将(jiāng):从……夺得。萱(xuān)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亦称“忘忧草”。
⑸红裙:红色裙子,亦指美女。妒杀:让……嫉妒而死。
【翻译】
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纱的美女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那深翠色的黛眉,使萱草相形失色;那火红的裙裾,让五月的石榴花嫉妒。她善唱新歌,甜润的歌喉,美妙的旋律,令人艳羡不已;她醉而起舞,双眸含情,云鬓微乱,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乐伎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赏析】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写上层士大夫宴饮、赠妓之作。这类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艺术上却偶尔有可取之处。万楚的《五日观妓》,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篇诗作。
此诗首先写乐伎的美妙动人。“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一落笔便别有风情。在越溪边浣纱的西施,是古来公认的美女。诗人刚刚提到西施,又用“谩道”二字将她撇过一边。这样,既触发起了以美人比美人的联想,又顺势转到了眼前这位美女的身上。但仍不直说而故作迂曲。诗人让西施、碧玉、丽华三个美女一路上迤逦行来,借传统形象比拟所要描写的对象,省却了许多笔墨,却使描写对象轻易地步入了美人的行列之中。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两句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夸张而兼拟人的表现方法。上句用了表示动作的“夺将”,下句用了表示情感的“妒杀”,从而分别赋予眉黛、萱草、红裙、榴花以生命,极尽对眉黛、红裙渲染之能事。萱草和石榴都是诗人眼前景物。况端午时节,萱草正绿,榴花正红,又都切合所写时令。随手拈来,为美人写照,既见巧思,又极自然。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忆舍弟》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 【查看全文】
2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哀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 【查看全文】
3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出自宋朝诗人陈亮的作品《水龙吟春恨》,其古诗全文如下: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 【查看全文】
4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出自鲁迅的古诗词作品《自嘲》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查看全文】
5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 【查看全文】
6 怒鷇麛,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怒鷇麛,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战武牢》,其古诗全文如下: 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 怒鷇麛,抗乔岳。翘萌牙,傲霜雹。 王谋内定,申掌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