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39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咏史》,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释】
  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拟:意欲;打算。
  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
  辅佐:辅助。
  【翻译】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赏析】
  颈联鞭辟入里,揭露实质。目睹当时的社会事实,诗人痛心疾首,诗人对唐王朝采取这种屈辱的和亲、通婚政策,意欲求得天下太平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在此直接大胆地给它敲响了警钟,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可耻和屈膝投降本质揭露无遗。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讽刺了唐王朝所谓的国家重臣的庸懦无能,感叹当今朝廷缺少真正得力的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最后两句作者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宏大深广。
  这首诗,诗人反对以屈辱为条件去暂时求得国家安宁的和亲政策,无疑是正确,有见地的,体现了崇高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思想。当然,至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得失,要具体分析,如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远嫁南匈奴,对促进民族和睦,边境安宁,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作者多次参加边庭幕府的征讨活动,对国家民族命运非常关切,坚决主张抗击外族侵扰。
  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朝故事来讥斥唐代君王同样的做法,诗意显露,态度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讽谏作用。语言朴素凝练,通俗易懂,感情激昂痛切,真实动人。由于感情上愤懑激越,所以这首诗的缺点也就在于过度直露,缺少含蓄之美。


相关阅读
1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 【查看全文】

2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答张十一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 【查看全文】

3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出自唐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鹧鸪天送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查看全文】

4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出自于诗经作品《伐柯》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查看全文】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 【查看全文】

6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