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出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咏史》,其古诗全文如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⑴“历览”二句:《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历览,遍览,逐一地看。奢,享受。
⑵“何须”句: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有淡黄、褐、红褐诸种颜色,透明,质优者可作饰物。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与下句“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何须”,与下文“岂得”言文宗勤俭不奢。
⑶“岂得”句:真珠车,以真珠照乘之车。真珠,即珍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翻译】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赏析】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开头两句好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满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这样通过表面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好转,反而越搞越糟。这中间的道理,或者说最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只好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归之于运命。
相关阅读
1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 【查看全文】
2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查看全文】
3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蟾宫曲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 【查看全文】
4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词作品《州桥》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 【查看全文】
5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出自清朝诗人徐灿的作品《踏莎行初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 【查看全文】
6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