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41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塞上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注释】
  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大汉:汉朝,实指唐朝。中策:中等之策。《汉书·匈奴传》:“严允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焉。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贵、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标明,是称中策。汉武帝选符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二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界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足为无策。’”
  匈奴句:意谓匈奴侵略军已逼近长安。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七月,突厥颉利可汗自率十万余骑进寇武功,京师戒严。癸末,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太宗率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驰至渭水,与颉利隔河而语,责其负约,后众军皆至,军威大盛,太宗独与颉利临水对话。颉利请和,引兵而退。见《旧唐书·突厌传》。此即写此事。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
  五原:唐郡名,在今陕西定边县一带。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常骚扰唐边境。
  西极:汉唐时之长安以西的疆域。
  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东西走向,横亘二千余里。
  【翻译】
  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攻下了盛产胭脂的燕支山,使胡人惊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妇立无颜色!汉兵转战万里,大获全胜。回渡黄河,凯旋收兵。从此休兵,胡汉人民都乐其太平。茫茫瀚海,沙浪寂寂,萧条万里,和平安静。
  【赏析】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相关阅读
1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塞寒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 【查看全文】

2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玉楼春阑干独倚天涯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 【查看全文】

3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竹入水文光动》,其古诗全文如下: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 【查看全文】

4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出自于诗经作品《芄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 【查看全文】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词作品《临江仙》,其全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 【查看全文】

6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羌村晚岁迫偷生》,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