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渌水:清澈透明的水。素月:素净白色的月亮。
⑶一道:犹一并,一起。
【翻译】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赏析】
从李白这组诗可见,秋浦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六云:“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据史书记载,秋浦在池州府城西南八十里,长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风景,宛如潇湘洞庭。组诗几乎首首都涉及秋浦风物,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特色颇为明显。而这一首的情调在组诗中尤为明快轻松。
全诗短短二十字,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月夜采菱图。
秋浦的水,碧绿碧绿,在远离喧嚣都市的这块荒远之地,水是晶莹澄澈的,没有半点杂质。圆圆的月亮映在水中,水因月而更加澄明,月因水而更加皎洁。刚才,在这静静的山谷里,夕阳西沉,百鸟归飞,倾刻万籁俱寂。可月亮的升起使山谷重现光明,也出现了新的景象。正如王维诗中描绘的那样:“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白鹭因月明如昼而惊飞,它们掠过湖面,向着山阴处飞去,寻找新的栖处。而在这时,湖面深处,传来一声声采菱姑娘的山歌,从那喜悦的歌声里,可以猜想她们今日一定是满载而归了。姑娘们的歌声刚歇下,一阵粗犷的男声又接上,原来一个小伙子早就等着她的归来。姑娘的歌声使他满怀的激情喷发而出,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摇着小船迎了上去。只听男声女声渐渐接近,对唱着,合唱着,歌声笑声船桨击水声,渐渐地渐渐地一同远去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本是农人的生活规律。在劳动中唱唱山歌更是农人的习性。山歌是农工抒情的最方便的形式,或协合劳动节奏,或解除劳顿疲乏,或喜庆丰收,或倾诉爱情。山歌与村姑,尤其是与渔家姑娘、采莲女,更是有着不解之缘。远在《诗经》时代,妇女们就一边采着车前子,一边唱着“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加快劳动节奏,抒写内心喜悦。《乐府·江南》记叙江南采莲女子,在采莲时唱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把她们在劳动生活中情态刻划得彬彬如生。以上诗歌着重反映的是妇女们歌唱的内容。而更多的作品在描写这类题材时,并不着意反映她们唱了什么,而是写她们在唱,以及唱的情态,从而给读者留下丰富联想的空间。王昌龄的《采莲曲》便是一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维《山居秋瞑》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一例,一个“喧”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嘻戏追逐之中,必有山歌在飞扬的。李白此诗,同样不是记叙采菱女歌唱的内容,而是刻划月夜采菱归来的场景。人是勤劳的人,心是善良的心,歌声便是这种人生的写照:健康、明朗、质朴、真情。“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更是写出了山地男女青年的一曲纯情的恋歌。风景如画,人与景偕,情景交融,何等的诗情画意!而对这样的情景,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和美好的祝愿。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出自宋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清平乐雨晴烟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 【查看全文】
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泊秦淮》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查看全文】
3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朱熹的古诗作品《水口行舟》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 【查看全文】
4 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弃妇回车在门前》,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新人应笑 【查看全文】
5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出自于诗经作品《崧高》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 【查看全文】
6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词作品《题乌江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