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46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出自唐朝诗人沈如筠的作品《闺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翻译】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鉴赏】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相关阅读
1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 【查看全文】

2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 【查看全文】

3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出自于诗经作品《新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查看全文】

4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观刈麦》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 【查看全文】

5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春日忆李白》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 【查看全文】

6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词作品《雪》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