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出自唐朝诗人崔国辅的作品《怨词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注释】
⑷楼头:一作“楼前”。
⑸芙蓉: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⑹织锦: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据《晋书·列女传》记载,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因罪被戍流沙。其妻苏蕙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皆成章句,词甚凄惋。后人称之为“回文锦”、“璇玑图”。图共八百余字,可读成诗二百余首,或云七千九百余首。
⑺蛩声:蟋蟀的鸣声。唐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
【翻译】
楼阁前面的桃李已经稀疏,池塘水上的荷花也渐凋落。思绪烦乱而织锦尚未成匹,蟋蟀鸣声却阵阵传入罗幕。
【赏析】
这首诗通篇是一个女子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由“织锦”这个典故可知,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位思妇,其丈夫或游宦,或征戍,不必坐实。她感叹青春不再,桃李疏,芙蓉落,已到了人生的秋天。
“楼前桃李疏,池下芙蓉落”。这是思妇眼中之景,而且景中寓情。可以想象这位少妇,独坐幽闺,愁眉深锁,凝神呆望着楼外。流光冉冉,桃李之花已经纷纷落下,花疏叶繁,大好春光即将逝去,这就增添了她许多愁绪。次句写秋天。池塘之中,秋风乍起,荷花飘零,黯然凝望,惆怅无限。舒亶《虞美人》中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情景亦相似。第三句谓织锦以寄相思,然思极恨极,致使思绪繁乱,未能织成。此中有相思莫寄、四顾茫然之意。末句以景结情,用蟋蟀鸣声入于深闺罗帏来渲染秋夜凄凉的气氛。在古诗词中,蛰声往往同织妇联系在一起,且多写夜间悲愁。如姜夔《齐天乐·蟋蟀》云:“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陆龟蒙《子夜变歌三首》云:“蟋蟀吟堂前,惆怅侬愁。”秋凉已届,万户捣衣,又是最为关情之事;岁云将暮,又是一年,不禁令人倍增哀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除第三句用典为情语之外,共他三句皆为景语。然而却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交融一体,妙合无垠。在结构方面,首句写春,次句写秋,两句结合,暗示春秋代序,年华转换,迟暮之感,相思之殷,尽在其中。末句以景托情,总括全诗,意在言外,余韵悠然。
相关阅读
1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出自南北朝诗人繁钦的作品《定情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 【查看全文】
2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骄儿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 【查看全文】
3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古诗作品《送魏大从军》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 【查看全文】
4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 【查看全文】
5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免仰千古悠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免仰千古悠悠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 【查看全文】
6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宿王昌龄隐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