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张五归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注释】
⑸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⑹荆扉:柴门。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⑺谢官:辞官。清刘銮《五石瓠·福藩止有一世子》:“张懋德,青阳人,崇祯甲戌年为福府长史,丁丑谢官归。”
⑻心事:志向,志趣。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翻译】
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赏析】
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然而,或是命运不济,晚年的他,在孤独中沉寂着,写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实则惆怅的诗歌。好友的离去,永远是他心灵上的创伤。诗人或许可以和西方的拉奥孔比拟,同样遭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同样在无声地反抗着,表情却一直是让人难企及的平静。
然而这“幸”,似乎给了诗人一份希望,坚定了诗人追求自我生活的决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郢门秋怀郢门一为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人迷 【查看全文】
2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银河吹笙》,其古诗全文如下: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 【查看全文】
3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 【查看全文】
4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出自唐朝诗人周紫芝的作品《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 【查看全文】
5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采莲曲》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 【查看全文】
6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出自宋朝诗人曹组的作品《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其古诗全文如下: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