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注释】
⑴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时钱鏐所建,初名天竺看经院。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⑵山前山后水浪浪:杭州所属各地,山泽各半,连下多日雨便成水灾。一作“前山后山雨浪浪”。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⑶辍耒:谓停止农作。辍,止。耒,原指原始的翻土农具,形如木叉,此泛指农具。废筐:谓停止采桑。筐,指采桑的篮子。
⑷白衣仙人:即观音。这里暗指官吏。
【翻译】
夏蚕快要老去,麦子已经半黄,山前山后大雨如注溅溅作响。农夫停止耕作农女无法采桑,白衣仙人空自坐在高堂。
【鉴赏】
就诗题看,这是一首纪游诗,但与一般纪游诗不同,它不是山水名胜的赞颂与刻画,而是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
蚕欲老,写蚕到了快要吐丝的时候,需要勤饲桑叶,以保证蚕的健康发育。麦半黄,写麦已到了快要成熟的时候,需要及时锄土,以利麦的吸收营养,来促进它的结实。以上两项农家的工作,都是需要晴天才能做好的。而当时的天气却是接连下雨,以至山前山后全被雨水笼盖着(这是诗题字面的实际描写)。在这种情况下,农夫不能把耒锄土,农家妇女也不能携筐去采桑叶饲蚕了。关于“废筐”,《诗经·豳风·七月》有“女执懿筐,爰求柔桑”之句,这里是反用。而且带有雨水的桑叶,蚕吃了容易生病,所以不宜采用。这一句通过劳动工具的“辍”或者“废”反映出男子不能下田锄地,妇女不能采桑。而且,带雨水的桑叶蚕儿吃了还容易生病。在望的丰收转眼化为乌有,农民们的焦急与痛苦可想而知。
在雨水成灾的严重时刻,不论是谁都应关心人民疾苦,被百姓奉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更应当挺身而出,解除苦难。然而,这位菩萨却无动于衷,仍端坐庙堂之上享受着善男信女的礼拜。在当时,指斥被人们普遍崇奉的观音菩萨,这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某种唯物观点。重要的是,诗人在这里借题发挥,另有所指。苏轼是因反对新法要求外放来到杭州的。出京两年时间,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对新法执行中的某些弊端有更多的了解。在新法的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只要钱而不收米。所以,有些地方官对农业生产更加漠不关心。表面看“白衣仙人在高堂”,是写观音大士,实际却在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僚集团。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音韵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开头两个三字句突破了七言四句的固定格式,并且用“蚕”与“麦”这两个不同的形象,点明男耕女织这两大生产支柱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为最后的嘲讽预作铺垫。以下诸旬,也都活脱通透,轻快简洁,一气如注。其次是含蓄婉折,言外寄意。如对理解“白衣仙人”一句的讥刺,就需要对当时天灾人祸两方面均有深刻把握,才能体味其爱憎的强烈。一般而言,宋代对舆论的控制比唐代要严,后来苏轼就因写诗而有“乌台诗案”之冤屈。所以,直接针砭时政之作,在宋诗中并不多见。这首带有批判锋芒的讽刺短章,也就难能可贵了。
相关阅读
1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莺啼序春晚感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 【查看全文】
2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送李明府去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 【注释】 ⑴明府:官名。去:辞去。去 【查看全文】
3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山中送别》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 【查看全文】
4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将进酒城下路凄风露》,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查看全文】
5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孤桐》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 【查看全文】
6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出自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作品《赤谷安禅师塔》,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