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⑶铅华:铅粉、脂粉。
⑷“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⑸争如:怎如、倒不如。
【翻译】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此番一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相关阅读
1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望夫石云鬟烟鬓与谁期》,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查看全文】
2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观书有感其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 【查看全文】
3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其古诗全文如下: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 【查看全文】
4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苏小小墓》,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 【查看全文】
5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 【查看全文】
6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出自唐朝诗人张潮的作品《采莲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注释】 ⑴采莲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