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32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出自宋朝诗人叶采的作品《暮春即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释】
  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
  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翻译】
  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赏析】
  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相关阅读
1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驩出自当代诗人柳亚子的古诗作品《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查看全文】

2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绝命词》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 【查看全文】

3 行藏,多是客,莺边话别,橘下相逢。算江湖幽梦,频绕残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藏,多是客,莺边话别,橘下相逢。算江湖幽梦,频绕残钟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江南好行锦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 【查看全文】

4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骄儿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 【查看全文】

5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 【查看全文】

6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寒塘》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注释】 1、无 【翻译】 早上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