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诉衷情·宝月山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释】
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唐温庭筠取《离骚》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②宝月山:在杭州城外,与清波门相近。
③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④杨花:即柳絮。
⑤帘帏:即帘帐。
⑥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⑦篆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翻译】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自唐朝诗人李端的古诗作品《听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⑴听筝:弹奏筝曲。 ⑵金粟: 【查看全文】
2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回中牡丹为雨所败浪笑榴花不及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 【查看全文】
3 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其古诗全文如下: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 【查看全文】
4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作品《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 【查看全文】
5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织妇辞》,其古诗全文如下: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 【查看全文】
6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子夜歌三更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