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西江月·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⑷涴:沾污,弄脏。
⑸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⑹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赏析】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相关阅读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查看全文】
2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诉衷情近雨晴气爽》,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查看全文】
3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4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出自唐朝诗人夏完淳的古诗作品《别云间》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 【查看全文】
5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咏露珠》,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翻译】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 【查看全文】
6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出自唐朝诗人杜光庭的古诗作品《题福唐观二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 【查看全文】